土工布,即土木工程建設用布,誕生于六七十年代,按成形方式分機織和無紡兩類。其中,機織土工布好比建筑中的鋼筋,具有過濾、排水、隔離、加筋抗拉等作用,有提高工程質量、減少土石方量、延長壽命、降低維修費用等綜合經濟效益,可廣泛應用于水利、交通、鐵道、民用建筑等行業,并在發展環保產業及農業領域大有可為,其問世曾被喻為一場“巖土工程的革命”。
目前,全球范圍內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萬多個工程年均使用土工布10億平方米(約40萬噸),發達國家應用尤為廣泛。但在我國因長期缺乏產品標準、設計和施工規范,且前期工程造價有所提高(以高速公路為例要提高1.5%—2%),應用起步較晚,迄今累計用量不過5億平方米。
可以說,土工布在我國市場前景看好,甚至被認為是全球最大的潛在市場。長江口航道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華麟介紹說,整個工程需用土工布3000萬平方米。僅投資32.5億元人民幣的一期工程,就已采用各類土工布700萬平方米。
從供給方面看,目前全國已涌現出230多家土工布生產企業、300多條生產線,年生產能力超過5億平方米(約20萬噸),在品種、質量、規格等方面已能滿足一定程度的需求。
一方面是誘人的市場潛力,另一方面是現成的供給保障,可以說,土工布作為一種生命力強、跨多行業的新型建材,在我國擴大內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的今天具有更為迫切的現實意義。
不過,總體上看,我國已完工或在建的大工程使用土工布的還不多,應用總量不夠大,優質產品廠家的生產能力遠未得以充分發揮,有的銷量不過生產能力的一二成。據有關方面專家分析,這有多方面原因。首先,不少地區和廠家將土工布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盲目重復建設,使“土工布熱”一出現即呈買方市場,但又沒有形成符合國情的設計、生產、應用系統,以至品種、規格、質量和價格不能完全滿足市場需要。其次,生產企業小而散,年均產量僅100余噸,達不到經濟規模;幾乎無專業廠,對土工布的復合功能研究不夠,創新應變能力欠缺,產品大部分沿用老工藝、老材料、老技術,花色品種不足。此外,70%的生產廠家集中在沿海地區,無形中加大了材料的運輸成本。而一段時間以來,不法廠商乘機魚目混珠將易腐的無紡布冒充機織土工布推廣應用,致使一些施工單位心有余悸,也成為影響優質土工布推廣應用的障礙之一。
究竟如何滿足基礎設施建設對土工布的迫切需求?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國家經貿委等11個部門成立了土工布推廣應用工作協調小組,組織有關部門修訂并發布有關土工布的國家、行業標準和規范48項,基本滿足了當前生產和檢驗的需要,并使土工布應用范圍擴大到整個工程建設領域。
按照“標準就高不就低,定點宜少不宜多”的原則,有關部門確立了39家重點生產企業和13家土工布原料重點生產企業,確定了4個國家級產品質量檢測機構。國家經貿委將組織有關部門對重點企業的產品進行每年不少于一次的抽查檢測,如發現在產品質量、供貨時間、銷售價格及售后服務等方面有違約問題將嚴肅查處,并取消其資格。與此同時,一些優質產品的生產廠家和應用工程代表還建議,國家應明確規定土工布采購由業主負責,實行招標制,并規范國家重點工程的招標程序,由定點企業參加投標。同時,交通、鐵道、水利等部門應盡可能將土工布列入工程設計和施工規范中,嚴格選用相應產品。有關“示范工程”要建立項目管理責任人制度,對采用土工布按照相應的職責分工負責,以確保質量。